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化运作决定了地域分布广的特征。随着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施工企业跨省市施工,跨省市经营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且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工作,更加充分体现出“地域分布广”的特点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化运作决定了地域分布广的特征。随着集团化、规模化经营,施工企业跨省市施工,跨省市经营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且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工作,更加充分体现出“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地域分散使得企业管理者难于及时、动态掌握各工程项目的运营信息,无法实时监控整个集团的运营状况、预测项目潜亏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迫切希望借助信息化对分子公司和各工程项目进行垂直管理。
据我们了解,建筑施工企业多采用多级组织架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集团→子公司(分公司) →项目部多级管理体系。业务管理模式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就是公司下辖多个直属项目经理部,公司直接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第二种是公司总部下辖多个子(分)公司,每个子(分)公司下面有多个项目经理部,这时公司更多的是通过子(分)公司来对项目进行管理。针对第二种情况,也有部分大型建企开始尝试成立区域化公司,减少管理层级。
总之,集团化运作、集中化管理将是未来建设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大势所趋。
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为了加快公司信息化建设进程,在信息技术日益先进的现今社会,公司紧跟时代脉搏,经过近3年的建设完善、探索运作,完善了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设立了信息化推进机构,更于2016年初,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拟计划在在年内自主开发一款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资质管理于一体的适用管理软件。此举虽然仅为推进公司信息化管理进程的一小步,但也表明了2016年公司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化建设已然被提升到公司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既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深化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下一步,我司将不止在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资质管理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更会深入应用到其它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中去,如:OA办公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集中采购系统和供应链系统等生产经营要素,彻底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从而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为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监控提供平台。
另外将建设完成视频会议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以及VPN虚拟局域网的互联和VMware虚拟化存储架设,形成公司安全的虚拟局域网框架,使得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网络访问速度得到提高,为长远信息系统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管理水平。信息系统的建设将带来大量信息数据积累,信息积累为知识管理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支撑,最终实现知识管理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实力。信息化工具可以加强总部对项目部的控制,同时通过流程优化去规范化企业各个基础业务流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信息化可以整合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行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优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职能部门业务系统的集约运行。信息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高效取代人工进行经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运用企业的全部资源来缩短开工前的准备时间、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使企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
应用于技术改造,推动施工现场的管理进步。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工程施工技术结合,可以广泛应用在一些急难险重的施工领域,发挥其技术含量优势;另一方面,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各种管理软件在日常业务管理上能够广泛应用,如预算、人力资源、财务、统计、档案等大多采用电子报表和分析,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分析控制水平。
信息化可以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企业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可使企业信息即时化、管控高效化、管理最优化、决策科学化,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其次,信息化可以促进科学决策,降低工程风险。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日趋频繁,工程项目的建设风险也越来越大,需要十分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加快项目信息交流的速度,实现项目数据的及时、准确收集,将施工现场到管理层面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使管理层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从而为项目管理提供定量的分析数据,支持项目的科学决策,促进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迅速的预测、分析、防范和控制。
最后,信息化可以实现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促进和谐沟通。从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看,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以及ERP软件的应用,使得企业内部的各模块,如:物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各个模块之间具有极高的集成度,不至于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从项目的各参与方来看,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与完善,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项目参建各方的协同合作,设计单位能更好的把握业主的意愿,施工单位能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任务,实现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目标等。同时为各参建方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平台,以便各参建方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